全球極端海洋熱浪驅動機制揭示
2025年07月28日08:34 | 來源:科技日報
222


原標題:全球極端海洋熱浪驅動機制揭示
7月25日,記者從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獲悉,該校講席教授張東曉和助理教授陳雲天聯合南方科技大學教授曾振中等國內外科研人員,構建了全球首個基於高分辨率海洋再分析數據的混合層熱收支診斷框架,系統揭示了2023年席卷全球的極端海洋熱浪的相關機制,為理解和預測未來極端海洋事件提供了關鍵科學依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海洋熱浪是指海洋水溫在一段時間內顯著高於歷史平均水平的現象,通常持續數天至數周,被視為氣候變化的一個關鍵指標。2023年被世界氣象組織認定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全球海表溫度和海洋熱含量均創歷史新高。作為地球氣候的“總調節器”,全球海洋為何也同步“發燒”至歷史極值?
科研人員對此展開了研究。他們利用ECCO2(海洋環流與氣候評估二期計劃)高分辨率日尺度海洋深層的數據資料,開展混合層熱收支分析,定量刻畫了2023年全球海洋熱浪在強度、持續時間和空間覆蓋上的空前特征,首次厘清了全球四大關鍵海區熱浪的不同驅動機制。“研究發現,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短波通量增強和混合層變淺,西南太平洋雲量減少和平流增加,而熱帶東太平洋海洋平流增加。”論文第一作者、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博士后董天雲說。
據介紹,發展地球系統科學對於揭示此類復雜氣候現象的內在機制、提升全球氣候預測能力和制定科學的應對策略至關重要。構建基於物理機制的預報系統、強化海洋多要素實時監測,以及深入開展極端氣候事件的預警研究,對於應對未來氣候風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記者夏凡 通訊員姚瑤)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推薦閱讀
打開客戶端體驗更多服務
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