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如何解決課后“三點半難題”(熱議)

楊遠帆
2025年09月12日08: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孩子已經放學,家長仍在上班,是擺在許多雙職工家庭面前的現實難題。破解這道難題,需要學校、社會、家長等各方攜手,共同把這道民生必答題的答案寫實、寫深、寫溫暖

  

  新學期伊始,悠揚放學鈴聲在下午3點半准時響起,孩子們歡快地涌出校門,不少家長卻為此皺緊了眉頭。孩子已經放學,家長仍在上班,這幾個小時的時間差,成了許多雙職工家庭面臨的現實難題。

  “三點半難題”的症結,本質上是家長工作時間與孩子在校時間的結構性錯位。為破解這一民生痛點,各地已積極探索多種路徑,但部分家長反饋學校的課后服務內容較為單一,“只是看著寫作業”,難以滿足孩子多樣化發展需求﹔一些地區課后服務結束時間與家長下班仍存在時間差,銜接問題尚未完全解決﹔校車服務安全管理、社區托管點專業師資與穩定經費保障等亦是現實挑戰。

  “三點半難題”是擺在家庭、學校與社會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它關乎下一代的健康成長,關乎千家萬戶的安寧幸福,更關乎全社會育人合力的形成。答好這道題,需要的是“同題共答”的共識與協同,唯有各方攜手,方能找到最優解。

  學校要發揮關鍵作用。學校提供課后服務,不應僅是簡單的“時間填充”,更應邁向“量質齊升”。除了組織學生完成作業、進行課程答疑輔導,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師資、場地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在上海寶山區,全區97所公辦、民辦小學課后服務全覆蓋,分時段安排作業指導、特色課程,最大程度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黑龍江哈爾濱花園小學在課后服務時段,基於學生個性發展和學習興趣,開設了100余個門類的特色“種子”課程。實踐証明,變“看管”為“賦能”,孩子在課后時光中就能收獲更多成長。

  社會力量是紓解“三點半難題”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各類社會公共服務機構擁有豐富的場地、課程與專業資源,將其有效導入日常課后托管服務,大有可為。近年來,不少地方的青少年文化宮等機構嘗試在暑期開設托管課程,若能將此類優質課程日常化、社區化,無疑能極大豐富課后服務供給。社區可聯動少年宮、科技館、博物館、體育館等公共文化體育機構,以及符合條件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引入專業力量,開設更多寓教於樂的活動項目,讓孩子在家門口就能鍛煉身心、培養興趣,實現“離校不離管,活動更精彩”。

  家長是破解難題的重要參與者。家長應積極參與家校溝通,主動了解並理性選擇學校或社區提供的課后服務項目,及時反饋訴求與建議。在家庭層面,亦可嘗試與鄰近家庭組建“互助小組”,在鄰裡相熟、信任的基礎上,輪流照看孩子,組織學習或活動。更重要的是,即便工作繁忙,家長也應努力提升陪伴質量,利用有限的閑暇時間,關注孩子的情緒與狀態,進行親子閱讀、戶外運動等,給予孩子有效的情感支持與陪伴。

  孩子的成長,既需要知識的教導、溫情的陪伴,也需要一些自由探索、自主學習的“留白”時光。化解“三點半難題”,目標並非要用無縫銜接的活動填滿孩子的每一分鐘,而是要消除令人憂心的“安全真空”與“教育盲區”,為他們創造一個安全、充實、有益、快樂的課后環境。這迫切需要我們寫好“家校社協同”這篇大文章,將學校的主導作用、社會的支持優勢和家長的參與力量擰成一股繩,共同把這道民生必答題的答案寫實、寫深、寫溫暖,讓“三點半的鐘聲”之后,回響的不再是困擾與焦慮,而是孩子們的歡笑聲與成長的拔節聲。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2日 19 版)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