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网友为学好中文“上头”(中文角)


![]() |
俄罗斯女孩伊莎(右)是一名中文系大学生。今年二月,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了一条“中文挑战”短视频,邀请会说简单中文的父亲参与游戏,在挑战中纠正中文词语发音。该视频在抖音上获得了近五百万次点赞和近四百万次转发。 |
您可曾刷到过外国友人拍摄的“中文挑战”短视频?——根据图片内容,借助拼音提示,念出正确的中文词语发音,完成一道道词语闯关。最近,这类被外国网友称作“Chinese challenge”的小游戏受到越来越多海外用户的关注。
当越来越多海外用户为这些挑战“上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娱乐潮流,更是国际中文传播与时俱进的一种新可能。中文挑战之所以能“出圈”,一方面是因为其内容寓教于乐,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传播渠道上搭了社交媒体的快车。
首先,学习场景的娱乐化,将人们印象中“最难学”的语言符号转换成了可视可玩的趣味体验,有效拉近了外国人与方块字之间的距离。
在往常,不管是使用实体教材还是跟着网络课堂学中文,一般都需要拿出整块时间,正襟危坐。传统的学习场景和学习方式,加之拼音声调、汉字笔画、语句语法上的难点,让一些外国人望而却步。
而中文挑战这类小游戏恰好打破了这种学习模式。只需一部手机,点开相关软件便可以拍摄一个中文挑战短视频,一边记录自己练习中文发音的过程,一边收获进步的成就感、挑战成功的喜悦。当汉字及其读音不再是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是能带来欢乐的游戏道具,中文认读提升悄然发生。
其次,社交媒体的众创属性和社交功能,进一步加速了这种“玩儿中学”方式的风靡。
数据显示,全球超50亿用户每天活跃在短视频平台,TikTok等软件的算法推荐机制,能让中文挑战精准触达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用户。一名外国博主在发布中文挑战视频时配文说:“我们正在尝试学中文,玩得很开心,不过显然还得加把劲(笑)在评论里给我们分享一些建议吧!”不少用户发布的中文挑战视频呈指数级传播,获得数百万次点赞和转发,并带动更多人参与讨论或跟风挑战。
更有意思的是,中文挑战中的词语包不仅涉及蔬菜、动物等基础词语,还囊括了中国网络流行语,例如“蹲后续”“你人还怪好嘞”等,帮助外国人学习最新潮、最地道的生活化表达。足可见,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不仅为中文传播铺就了新的重要渠道,更因网络内容与时俱进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教材书面表达”与“实际口语应用”之间的差距。
将来,短视频平台和视频通讯软件或许可以开发更多中文互动方式。例如当用户比出“六”的手势,屏幕上可以弹出中文祝福语“六六大顺”,并为外国用户配上外文注解,使其理解数字在中文里的文化内涵。
从毛笔书写到键盘输入,从课堂教学到日常生活,从纸质教材到数字化游戏,中文传播的载体不断变化,但不变的趋势是“让人更想接近”。或许在未来,当越来越多外国友人用中文特效记录生活时,我们会发现:跨越文化的友谊之桥,就藏在这些有趣的日常互动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