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系列访谈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以教育家精神赋能新时代大国良师

人民网记者 李依环
2025年07月28日10:35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222
小字号

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进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生涯全过程,并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人民网教育频道、学习强国平台共同开展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访谈栏目,邀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深入研讨、分享感悟,共同书写好新时代的“强师答卷”。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高校要以教育家精神赋能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筑牢教育强国的发展之基。

教育家精神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行动指引

丁奎岭表示,教育家精神既是我国教育事业长期快速发展积累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行动指引。要弘扬和践行好教育家精神,需要高校教师队伍实现多方面的提升。

一是要筑牢“心怀国之大者”的育人格局。要让高校育人坐标与国家战略需求相呼应,培养引导大批具备科技素养和家国情怀的人才投身关键领域,为破解“卡脖子”难题储备尖兵。

二是要锻造“突破学科藩篱”的创新胆识。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不同学科之间不断交叉融合。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跨学科研究的能力,高校内部也需要通过改革,重构学科、院系,乃至重构未来发展的方向,在“真问题”驱动下协同攻坚,在“深挖”与“交叉”的融通并进中产出前瞻性的原始创新成果。

三是要坚守“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师者本真。教师的核心价值在于“育人”,这一点在当下尤为重要。面对技术浪潮的冲击,高校教师既要始终恪守师德师风,也要善于启发思考,帮助引导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让学生在学校收获“教育增值”。

丁奎岭介绍,上海交通大学把培育弘扬教育家精神贯穿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阶段、各方面,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职工教育培训。例如,面向全体专任教师开展“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升计划”专题培训,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主动投身教育强国建设;举办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排演原创校园话剧《海菜花开》等,用新时代“大先生”的动人故事强化教育家精神的思想感召;连续7年开展“教书育人奖”“科研成果奖”“管理服务奖”等评选,以优秀教师典型为引领,持续筑牢教育家精神的信仰之基。

高校要构建“四位一体”育人体系

“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要求高校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融入课堂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全过程,构建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丁奎岭谈到。

他表示,在课堂教学上,高校要推进培养模式变革,打造“动态式”的培养计划,通过课程的微课化、模块化,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创新需求,动态化制定自己的学习路径,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同时,开设更多创新实践课程,用创新成果来取代标准答案,用创新贡献来衡量学习成效,让更多“争先”的“比武场”取代“内卷”的“期末考”,让学生在“争先式”的创新实践中迅速成才。

“在科学研究上,高校要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丁奎岭认为,高校要主动作为、系统布局,持续优化原始创新环境,拓展国际合作深度与广度,全力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在社会实践上,丁奎岭表示,高校要更加有组织、更加主动地加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需求的对接,探索企业出题、高校“揭榜挂帅”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组织新范式,聚焦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技术问题,推动中长期科研攻关,加快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近年来,上海交大与多家头部创新企业共同构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立了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和智慧能源创新学院等办学特区,将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贯通起来,形成企业与高校相互增益的正循环。”丁奎岭介绍。

教师队伍要担当好“策源者、引领者、革新者”角色

丁奎岭表示,高校教师队伍要担当好“策源者、引领者、革新者”的角色,要做勇闯科研无人区的策源者、做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的引领者、做教育教学方式的革新者,在筑牢教育强国的基础研究与人才基础中发挥好关键作用。

“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与变革的源动力,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丁奎岭介绍,上海交大通过建设“三区模式”引导教师将自身科学研究主动对接到国家重大需求、前沿科技领域、产业发展需要:一是面向战略导向,建设体系化研究的“集中区”;二是面向前沿导向,建设原始创新探索的“自由区”;三是面向市场导向,建设产学研用开放合作的“融合区”。

他进一步谈到,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静态化”“内卷化”向“动态化”“争先式”转变。高校教师要在育人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灵活、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用“乐高式”的自主构建取代“流水线”的知识填鸭,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增强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

丁奎岭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课程的教学体验与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一方面,高校教师既要勇于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新路径,通过“AI+HI”的双驱动模式,将人工智能和人的智慧与创造性深度融合,让专业教育从繁杂的通用知识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坚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本质,培养具备独立思考与批判意识的创新型人才,在教学中形成知识与人格并进、效率与温度并存、智能与智慧并重的育人格局,培养更多堪当时代重任的拔尖人才。

“面向2035教育强国目标,上海交通大学将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高质量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在践行教育家精神、建设教育强国中勇于担当、有所作为。”丁奎岭说。

(责编:孙竞、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