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启智润心 强师报国

——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刘益春

人民网记者 郝孟佳
2025年09月09日17:36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222
小字号

以科学真理为炬至诚报国,以立德树人为魂开创中国教师教育“U-G-S”新模式,以师者仁心培育两代师表和科技英才。他扎根教育数十载,于微观材料与宏大教育天地间,诠释着“心有大我,强师报国”的赤诚担当。

“作为部属师范大学的教师,我们既要潜心教书育人,站好‘三尺讲台’,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担起‘两代师表’共育重任,又要潜心科研,甘坐‘冷板凳’,瞄准四个‘面向’,将学术追求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刘益春始终坚守的初心。

潜心研究,矢志科技报国的科学家

让中国在光电材料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是刘益春数十年来潜心科研的不懈追求。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氧化锌紫外发光研究的学者之一,刘益春带领团队在类脑忆阻器、高密度光存储、特种光电材料等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创制非晶氧化物“扩散型”忆阻器,首次在单元器件上完整模拟了人类高级认知规律的“BCM理论”,成为近40年来高阶类脑仿生研究的重要进展;率先实现室温光谱烧孔,成功研制高密度全息光存储器。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刘益春攻克了氧化锌中氮受主固溶度低、难以形成替位掺杂的科学难题,实现了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替代与应用,成功破解我国特种光电热控材料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作为多个项目的第一完成人,刘益春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次荣获省部级一等奖。他建立的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为先进光电子材料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他带领团队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两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我国宽禁带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科学与技术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敢为人先,革新教师教育的先行者

“师范大学塑造的是‘两代师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刘益春与时俱进提出“创造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具有创造的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

为将理念转化为可持续的课堂实践,刘益春推出“新生研讨课”。“我们邀请学科领军教授为大一学生开设44门名师名课;建设608个‘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覆盖全校所有二级教学单位,实现了从‘知识形态’向‘问题形态’‘方法形态’至‘教育形态’的跨越。”

同时,刘益春创造性地提出“U-G-S(大学—政府—学校)教师教育新模式”和“指向创造力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破解了“师范生教育实习难、大学教师教育队伍专业发展难、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难”三大难题,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协同联动,相关成果先后荣获2014年、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先进经验被写入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为更广泛推动乡村学校和基层教师队伍建设,刘益春与团队还将课程改革成果转化为教材、案例与在线资源。目前,东师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已涵盖16个省、49个实验区、237所中小学,近万名乡村教师通过实验区进入东北师大培训提升,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有力推动了中国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启智润心,拔尖创新人才的筑梦人

高精尖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多学科协同攻关。作为团队“领头人”,刘益春把方向、求创新、育英才、带团队、汇资源,孜孜不倦地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与学生成长。

在刘益春的感召下,团队凝聚了一批志同道合、矢志报国的青年科学家,许多人放弃国外发展机会毅然回国,在光电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刘益春还鼓励年轻人探索科研“无人区”,在紫外光存储、紫外光调控等方面产出一批具有变革性的创新成果。团队中涌现出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十余位优秀教师典型,培养的学生获评“全国最美大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等多项荣誉。

在教学中,刘益春积极推动以高质量科研成果带动高水平教学,近年来带领团队转化产出教学案例15个,出版高水平教材2部,建设大学物理实验典型虚拟教研室和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刘益春特别注重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不断拓展师范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平台,设立校所合作的“黄昆英才班”和“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建立的“陆家羲数学物理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自2007年以来,刘益春在创建的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学位点上已培养七百余名硕士、博士,其中大多数人已在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中成长为骨干力量,展现出东师拔尖人才的创新活力。

从科研实验室到三尺讲台,刘益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践行着科教报国的初心与使命。“未来,我将继续扎根东北大地,不懈奋斗,为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责编:李昉、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